2019年8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日,诞生了《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当时举国上下都再次认识了这个名叫深圳的城市。
2020年10月11日,同样是一个周日。
《深圳建设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发布。
国家再次给深圳送来温暖,这次还是在深圳40岁生日之后。
这样的一份大礼,有什么看点呢?
今天让我们一同解析下吧。
相关新闻截图
8个大点,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策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看起来是非常长的一份文件,总共分为8大条,27小条。
第一条:总体要求
与常规的文件一样,方案中首先公布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从目标来看,文件详细规划了从2020到2025的工作目标。
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可以看出,深圳被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厚望。
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典型城市,未来还要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
深圳天际线
第二条: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主要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市场、技术转化、数据要素、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等方面展开。
这些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盘活要素,才能提升发展动力。
允许深圳开展相关创新,未来将成为城市经济标杆。
第三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这里主要是从市场环境、知识产权、特区立法等层面展开。
毕竟经济发展需要很多规则建设,营商环境改善需要先行先试。
第四条: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这里是指科技资源和经费的配置,还有国际化人才的引进。
深圳这座城市诞生了华为、大疆、比亚迪等科技巨头。
未来还需要在科技道路上持续发展,将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为我所用。
第五条: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这里一方面加大制度开放,另一方面放开金融业和航运业。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立足于前海自贸区进行开放,未来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六条: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这里从医疗、教育、社保、文化体育等方面,让深圳持续提升。
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确还有很多配套上的薄弱之处。
但是有国家在这里撑腰,应该会越来越好。
第七条: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这里是例牌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且要探索海洋和航空的利用。
未来深圳将成为海陆空综合空间运用的典范。
第八条:强化保障措施
最后的保障举措,主要是做好安排,让国家和省里都鼓励支持深圳。
深圳的干部群众也都要多努力,多想办法。
毕竟未来怎么发展,这是第一家,是探路者。
深圳的明天,就是未来很多城市的明天。
只字未提“房地产”,但隐含3大趋势
从整份文件来看,没有提及“房地产”。
深圳作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在文件中并没有进行表述。
但是从政策方面看,我认为有3大趋势。
趋势一:土地政策更灵活,商品房供给增加
在文件中,对于土地政策,深圳已经获取了极大的自主权。
对于土地性质,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意味着工业和商务用地可以打通。
对于城市更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很多难以解决的钉子户,可能会有新政策,
对于区域开发,支持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里不光指深汕,“等”字表明可能会增加东莞、惠州等城市。
由此可见,土地问题的解决,能够增加市场供给。
这与之前深圳“禁公寓”,增加住宅的政策不谋而合。
深圳房价:3个信号助推“下跌”,公寓“禁批”,刚需迎来春天?
趋势二:人口人才继续扩容,市场潜力巨大
深圳已经是一个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流入的趋势还在继续。
在这份文件中,进一步赋予了深圳灵活管理常住人口的权力。
不断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将民生保障向常住人口覆盖。
这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深圳就业创业。
除此之外,国际化人才引进、市场化资源配置,同样会吸引高素质人才。
深圳会一直拥有人才的基本盘,市场潜力巨大。
趋势三:配套不断改善,民生幸福加码
在整个第六条中,全部都是民生改善的举措。
医疗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发不断提升,医疗成为重要产业;
教育上,鼓励中外合作办学,越来越多的全球知名高校会落户深圳。
社保上,医保、就业等机制会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文化上,省级电视剧审核权限,国际化拍卖中心,体育赛事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