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中国科技官员呼吁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更广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中国不仅受益于并参与科学技术的开放与合作,而且为人类的利益作出了贡献,并推动了国际科学技术的进步。
王说,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一直在计划和促进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并融入了全球创新网络。
他说,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全球问题领域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增进公众知识和人类社会的集体智慧。
王力促发展全面,深入,广泛的科技开放与合作格局,加强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交流与合作。
在科技领域,中国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114份政府间协议,并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中国还参加了重要的国际科学计划和项目,例如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和平方公里阵列。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中国支持来自多个国家的8,300多名青年科学家在中国工作,培训了18万人,启动了33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八个国家建立科技园区合作关系,建立了五个国家级技术转让平台,建立了中非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解决重大全球问题做出了贡献。中国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科学服务平台与国际社会分享了COVID-19防治经验,该平台服务于175个国家和地区,下载量超过1.6亿次。
为了应对COVID-19大流行,中国一直在检测试剂盒,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及疫苗的研发方面推进国际合作。
该国还加入了旨在确保全球公平获得COVID-19疫苗的国际倡议COVAX,成为迄今为止支持该倡议的最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