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周日报告两起受冠状病毒污染的进口冷冻产品,一起发生在中国东部的山东省泗水市,另一起发生在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自6月份以来,中国至少有10个省级地区受到冷链病毒污染。
最近的爆发可能是由于海外最近一波的COVID-19病例,同时也暗示,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商品可能会变成病毒携带者,因此要对所有进口产品进行全面检查。
西安从阿根廷进口的109种与受感染猪肉有关的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已被封存,对18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这些产品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据报道,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周五称,河南省郑州市报告了一批阿根廷产冷冻猪肉产品,这些产品的外包装被发现携带冠状病毒。15份外包装样本中有5份呈阳性,所有相关人员均接受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批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立即被密封。
6月以来,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等10多个省市从进口冷冻食品或食品包装中发现冠状病毒阳性样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表示,最近的暴发可能是由于全球范围内COVID-19病例的不断增加,给后来运往中国的当地产品带来了更大的污染机会。北半球即将到来的冬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因为冠状病毒在较低温度下的存活时间更长。加强冷链监测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受污染的货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秦玉明表示,不能完全禁止进口冷冻食品,因为中国需要大量进口来填补国内供应缺口。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对进口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检测和消毒工作,涉案货物只占总数的一小部分。
为了将潜在的污染风险降到最低,中国海关与109个向中国出口冷冻食品的国家举行了会谈,并宣布将暂停员工中感染病毒的公司的申报。此前,国务院11月9日发布《冷链食品消毒指导意见》,规定进口冷冻产品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并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声明还明确了海关、交通、卫生、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责。
吴尊友周日表示,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来自海外的货物运输与冷链食品运输风险相似,因为它们也可能成为冠状病毒的携带者,除了冷链追踪外,所有来自海外的批次货物都必须在到货时进行检测。冬季必须从周围环境、外包装和进口货物本身以及运输这些货物的承运人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参与这些过程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尽早筛查出零星感染。并且还需要进行行业监管和疾病预防方面的培训。